新闻动态

山河不屈,薪火永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图书推荐-三至四期

八十载光阴流转,历史并未远去。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洗刷了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屈辱,一扫“中国虽四万万之众,实等于一盘散沙”的阴霾,彰显出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民族尊严的伟大力量。值此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特推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图书推荐”,旨在引导读者通过阅读相关文献著作,重回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深刻理解斗争的艰巨性与胜利的必然性,汲取开创未来的智慧与力量。

本次专题图书精心遴选了多本抗战优秀图书,围绕“国之殇·民族危亡与苦难记忆”“国之魂·英雄壮举与中流砥柱”“国之谋·战略决策与外交博弈”“国之光·战争反思与和平发展”四大主题展开。从民族苦难、英雄壮举、战略决策、战争反思等多角度呈现抗战历史全景:既有全景式的史家巨著,也有饱含血泪的个人叙述;既有对战略与外交的深度剖析,也有对平凡人壮举的动情书写。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让我们通过阅读,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在历史的回望中凝聚民族复兴的力量,让伟大的抗战精神薪火永续。

期:国之谋·战略决策与外交博弈

本期书目聚焦抗战时期的国际形势、外交博弈、战略决策以及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的深远影响,理解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中的重要地位。

 

 

战争灾荒瘟疫:抗战时期鲁西冀南地区历史管窥

作者:徐畅著

出版社:齐鲁书社

ISBN:9787533343484

出版时间:2020年

索书号:E296.93/26

馆藏地:冀图邮书

推荐理由

本书主要探究了抗日战争时期鲁西冀南地区的历史。作者通过丰富的视角,揭示了战争、自然灾害与公共卫生危机交织下的区域历史。全书分为十二章,紧紧围绕战争、灾荒、瘟疫三大主题展开:战争方面,详细分析了中国共产党、日伪、国民党、土匪、秘密会社等多方互动关系,以及在战火中百姓的真实生存实态和对战争的深刻记忆;灾荒方面,系统地梳理了抗战全面爆发后,鲁西冀南地区灾荒的详细情况及对这些地区百姓生活的深远影响,并介绍了中国共产党为应对灾荒所采取的措施;瘟疫方面,则深入探讨了霍乱的起因、流行范围、医治情况及造成的致死人数,全面展现了当时医疗条件的局限与疾病的肆虐。

利用口述调查的资料对鲁西冀南地区的抗战史做了新的描摹和探讨,可以说是本书最大的特色。这些真实、多样的生命记录将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战争下的历史,拾起散落在华北大地上的苦涩记忆。‌

 

 

《剑拔弩张的盟友:太平洋战争期间的中美军事合作

作者:齐锡生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66850

出版时间:2020年

索书号:E296.93/12-2

馆藏地:冀图邮书

推荐理由

本书以太平洋战争期间中美建立实质性军事合作为背景,以两国原始档案为依据,系统剖析了中美战略诉求差异与政策执行的冲突。作者通过缅甸战役、史迪威事件等案例,还原了蒋介石政府维护国家主权的艰难处境。同时还展现了国际政治博弈的复杂性。

作者在撰写过程中,广泛参考了中方有关此话题的档案资料,包括相关电文、会议记录,以及当事人所留下的回忆录和日记等。在此基础上,作者重新对英文档案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研究,全面检验了以往历史论著的客观性,进而提出了与现有研究成果截然不同的叙述、分析和诠释,为我们重新构建了战时中美军事合作关系的全新“历史现场”。作者以严谨的学术框架为基础,通俗易懂的语言,并结合原始档案与当事人的回忆录,使得历史事件更具可读性和吸引力。

 

 

 

大处着眼:持久战与<论持久战>

作者:桑兵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67207

出版时间:2024年

索书号:K265.07/67

馆藏地:冀图邮书

推荐理由

全书聚焦抗日战争时期持久战战略研究,深入梳理了持久战思想的渊源与变化,国内各方势力对抗日战争进程的理解,对抗日持久战的主张与观点,以及持久抗战到底究竟什么是“到底”、如何进行“到底”;阐述了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针对的对象和主要目的,以及多维度视角解析了《论持久战》的理论渊源、战略内涵及历史影响。

全书以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为核心,突破传统军事理论框架,将持久战思想与红军反“围剿”实践相结合,揭示了毛泽东战略思想的演变过程。书中分析的“以空间换时间”等战术原则,对现代军事战略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书通过深入探究历史争议问题,揭示了抗日战争胜利的战略根基,强调全局性、长远性的战略思维对现代决策的重要启示。

 

 

 

二战新史

作者:[英] 理查德·奥弗里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SBN:9787521763737

出版时间:2024年

索书号:K152/262

馆藏地:冀图邮书

推荐理由

本书以“帝国战争”为核心概念,打破传统二战史的框架,将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视为战争的起点,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了全新的解读。它将战争的起因、进程和后果放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演变的大背景下进行分析,揭示了轴心国(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因争夺殖民地而发动战争的深层动机。通过对军事动员、经济资源分配、技术革新以及战争暴行的深入研究,揭示了战争对全球秩序重构的深远影响。本书强调,战争不仅仅是战场上的军事冲突,更是一场涉及经济动员、宣传战和技术对抗的全方位较量。

是一部全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通史有别于以往以欧洲为中心的叙事视角,这部作品将中国战场、太平洋战场、北非战场等纳入核心叙事,并拓展至中东、南亚等次要战场,系统地呈现了战争从起源到终结的全过程。作者不仅深入展示了那些投身战斗的人们所承受的巨大牺牲,还揭示了战争引发的种种严重罪行与暴行。

 

《在同一面战旗下:中国二战老兵回忆录

作者:邓贤主编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0122859

出版时间:2021年

索书号:K265.210.6/82

馆藏地:冀图邮书

推荐理由

本书以独特的视角聚焦中国远征军在缅甸的作战经历,为太平洋战场补充了中国视角,借助52名中国驻印远征军老兵的口述历史,细腻地还原了印缅战场的作战细节与盟军合作历程。整本书按“印度从军”“军训岁月”“激战印缅”“盟军友谊”“战区杂记”五部分编排,每一位老兵的故事都独立成章,生动地再现了印度兰姆伽基地严苛的军训生活、激烈的印缅战斗场景和中国军队与盟军友谊等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这不仅是一本军事纪实类图书,更是一部通过老兵亲历口述,为读者呈现的历史缩影。

本书以微观的笔触呈现了具体战役、训练细节,有力地佐证了中国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书中不仅详细记录了士兵对于美式装备的使用体验,还收录了美军教官对中国士兵的评价,以及史迪威将军的看法从多个维度再现了历史。本书收录的老兵多为知识分子从军者,他们的专业背景(涵盖翻译、通信、航空等技术领域),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通过这些珍贵的资料,使我们能够更加贴近那段历史,感受那些在战火中默默奉献的勇士们所经历的一切。

 

期:国之光·战争反思与和平发展

本期立足于当下,回顾历史,展望未来。通过阅读关于战争反思、和平建设及中日关系发展的作品,思考历史对今天的启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传递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理念。

《“无责任”的帝国:近代日本的扩张与毁灭》

作者:商兆琦著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ISBN:9787542680198

出版时间:2023年

索书号:D831.30/23

馆藏地:冀图邮书;中文外借

推荐理由

本书通过内政、外交、战争和历史人物这四条线索,多角度地还原了日本崛起与崩溃的复杂原因,全面解析了日本从1895年至1945年的兴衰历程,揭示了其对外扩张与自我毁灭的双重逻辑。该书深入探讨了战争爆发前日本社会的独特矛盾,以及甲午战争、九一八事变和珍珠港事件等历史转折点前日本社会的百态人生、上述历史转折点的深层动机与发生机制。

本书旨在通过解析日本从形成、发展到崩溃的历史过程,梳理诸多历史现象背后的特殊性与逻辑关联,通过事实呈现历史的真相。同时,也促使我们重新审视这段既熟悉又陌生的日本历史,从中汲取深刻的教训。

 

 

东京审判史料研究

作者:赵玉蕙著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13288561

出版时间:2023年

索书号:D995/59

馆藏地:冀图邮书

推荐理由

全书由“上篇:史料的分布与概述”及“下篇:史料的研究与利用”两大部分构成。在上篇中,作者对当前在世界各地范围内东京审判史料的收藏、分布以及整理编纂状况进行了全面且细致的梳理。而下篇则包含四个深入的个案研究,分别是“庭审记录的初步研究”、“证人的培育与证言分析”、“东京审判的翻译问题”以及“萨顿检察官的三种个人文书馆藏”。

作为一部系统完整地梳理和分析东京审判及战后对日审判史料的中文著作,该书涵盖了同盟国战争罪行委员会记录、《国际检察局讯问记录》等核心档案,填补了该领域以往在史学研究方面的空白,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完整的史料图谱。这本书承载着强烈的历史警示意义,促使我们铭记过去,从中汲取教训,以避免重蹈覆辙。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世界和平的奠基

作者:卞秀瑜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7221321

出版时间:2021年

索书号:D814.2/6

馆藏地:中文外借;冀图邮书

推荐理由

本书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视角出发,对战后世界和平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历史考察,力图深入挖掘并论证战争对维护战后和平所产生的深远历史影响。全书共分三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聚焦于战时以美国、苏联和英国三大国为主导的反法西斯同盟国家,探讨它们对战后和平的思考与筹划,并追溯一战前后国际和平思想的演变历程;第二部分详细论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如何促成雅尔塔体制下的战后世界和平格局的形成;第三部分则深入探讨了二战对新兴和平力量的推动作用,其中单独论述了中国抗日战争对战后世界和平的历史贡献。

书中着重阐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如何促进了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的建立,从而为战后的世界和平提供了强有力的机制保障。同时也明确指出,只有坚守正确的二战历史观,才能切实捍卫战后的国际秩序,并进一步推动人类走向和平与发展的光明未来。

 

 

 

胜利之后:战后制度、战略约束与秩序重建

作者:[美]G.约翰·伊肯伯里(G.John Ikenberry)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ISBN:9787552033960

出版时间:2021年

索书号:D819/94

馆藏地:冀图邮书

推荐理由

全书以1815年拿破仑战争、1919年一战、1945年及冷战后四次国际秩序重构为案例,提出强国主导的战后秩序形态取决于其能否通过制度实现自我权力约束。重点剖析二战后美国通过开放政体与多边制度网络,将霸权模式转型为具备“宪法”特征的制度化合作体系,揭示制度战略如何超越传统制衡政治,形成具有“宪法”特征的现代国际秩序为工业民主国家间长期稳定奠定基础。

作者以美国为例,巧妙地将比较政治与国际关系、历史与理论相结合,深入探讨了国际制度在权力平衡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对当代全球治理的借鉴意义。此外,书中还为中国如何处理与国际秩序的关系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分析框架,强调中国需根据自身国情,在参与全球治理的过程中,巧妙平衡制度约束与国家利益。这种跨学科的视角为理解当代国际政治提供了全新的见解,使我们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汲取丰富的经验教训。

 

《活着回来的男人:一个普通日本兵的二战及战后生命史

作者:[日]小熊英二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49589227

出版时间:2017年

索书号:D731.38/23

馆藏地:中文外借

推荐理由

全书以小熊谦二的入伍、被俘、患病到战后积极参与民主运动等经历为主线,巧妙地将战时体制、战俘营劳动以及战后经济的复苏等历史节点串联起来。通过描述战后赔偿诉讼与深刻的战争反思,结合详实的家谱和年表等历史资料,生动地呈现了个体在时代洪流中所面临的生存困境,深入探讨了战争责任、社会变迁与个人命运之间错综复杂的交织关系。最终,形成了一部兼具个体生命史深度与社会分析广度的纪实作品。

作者并未以传统的英雄人物为主线,而是聚焦于二战期间被强制征兵的日本士兵。作者通过细腻的叙述,展示了战时日本社会底层民众的真实生存状态,以及战后他们因战争创伤而产生的身份认同危机。这种独特的“平民视角”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不同于宏大历史叙事的观察窗口,揭示了战争对平凡个体的深刻摧残,并进一步揭示了战争对家庭结构的破坏力量,凸显了战争对人类文明的毁灭性冲击。

 

胜利从不是偶然,它藏在每一个不屈的灵魂里,写在每一代对和平的珍视中。翻开书页,我们将在更广阔的维度中,聆听这段历史深刻而持久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