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大地的乡愁,总在一缕醇厚的酱香中悄然弥漫。当太行山脉的轮廓在暮色中渐次清晰,当滹沱河的流水声在记忆里缓缓回响,那坛摆放在灶台边的槐茂酱菜,便成了漂泊游子最鲜明的味觉印记。三百年的酱缸里,腌渍的不仅是时令蔬菜,更是燕赵儿女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在现当代文豪的笔端,这缕咸香穿越纸页,让燕赵大地的烟火气在文字中永远鲜活,成为镌刻在灵魂深处的乡愁符号。
追溯槐茂酱菜的渊源,需回望至清朝康熙年间的保定街巷。那时,一位来自北京的赵氏商人辗转至此,带着祖传的酱菜秘方,将新鲜蔬菜融入数十种天然香料,经老缸发酵、日光晾晒,让平凡菜蔬蜕变为醇厚佳味。这道浸透了时光滋味的腌菜,不仅是对酱制技艺的执着坚守,更是异乡人匠心与智慧的凝练。从寻常院落的酱缸飘香,到如今享誉南北的百年老号,槐茂酱菜始终留存着传统手艺的厚重,承载着保定人的市井记忆,在燕赵沃土上延续着历久弥新的味觉传奇。
谈歌、汪曾祺、阿城、韩少功等几位经典作家对槐茂酱菜栩栩如生的勾勒,不仅是对河北饮食文化的展现与诠释,更是对槐茂酱菜里流淌的燕赵风骨的镌刻与传扬。在这看似寻常的酱菜背后,蕴含着燕赵大地的风骨,就像燕赵儿女骨子里的实在与坚韧,槐茂酱菜历经岁月沉淀,始终保持着独特的风味,不张扬却自有分量,作家们的勾勒正是将这份风骨通过饮食这一贴近生活的载体,进行了深刻的镌刻与广泛的传扬。
1. 谈歌《大厂》
“机床厂的食堂里,简单的熬白菜和暄软的馒头旁边,总会搭配着一大盆槐茂酱菜。劳累了一整天的工人们,围坐在餐桌旁,就着酱菜喝粥吃饭,那醇厚的酱香仿佛拥有神奇的魔力,能驱散所有的疲惫与辛劳。大家常常感慨,有槐茂酱菜在,再简单、再朴素的饭菜也能吃得香甜可口,浑身都充满了干劲。”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索书号:I247.57/957
2. 汪曾祺《五味》
“保定槐茂的酱菜,是北方酱菜的典范之作。那酱萝卜切得均匀细致,颜色红亮诱人,单单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开。每个清晨,就着滚烫的热粥咬上一口,脆生生的口感中裹挟着浓郁的酱香,瞬间就能把简单朴素的早饭变得格外有滋有味。”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索取号:I267/5519
3. 阿城《遍地风流·酱菜》
“北方优质酱菜讲究自然发酵,保定一带的酱菜尤为出色,蔬菜在酱缸中充分吸收酱香,咬起来清脆爽口,酱香与菜香相互融合,配着馒头吃格外爽口。”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索取号:I247.7/1526
4. 韩少功《暗示》
“在保定插队时,最盼的就是家里寄来槐茂酱菜。装在玻璃罐里,泡得红亮诱人,就着玉米糊糊吃,能多吃两碗饭。后来回了南方,总找不着那样的味道,那酱香里,有黄土高原的风,有太行山的太阳。”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索取号:I267.1/459
槐茂酱菜的动人之处,更在于它裹挟的市井暖意。胡同深巷的老店中,总能瞥见围着酱缸忙碌的师傅、拎着菜篮的主妇,还有蹦蹦跳跳的孩童,大家围站在斑驳的酱菜柜台前,共品一碟咸鲜脆嫩的酱菜,笑语不断。在这里,年龄的隔阂悄然隐去,唯有对这口滋味的一致偏爱。掌柜满面春风地招呼往来,称酱菜、装小碟,每个动作都透着满满的亲切。一碟酱菜,搭起了邻里间的情谊纽带,让这座古城充盈着脉脉温情。
顺着酱香走进生活,槐茂酱菜早已超越食物的定义。它是保定文化的鲜活印记,是古城人代代延续的手艺坚守,更是离人心中难解的乡愁牵挂。当唇齿遇上那爽脆鲜美的酱菜时,尝到的不只是百年老坛的风味,更是岁月沉淀的记忆,是一方水土的人文底蕴。在时代车轮滚滚向前的如今,愿这碟浸着酱香的美味,能不断抚慰每个异乡人的味蕾,也能让更多人感受到保定古城的独特风情,让这份传世酱菜在岁月更迭中愈发醇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