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悦读”暑”青春--守正书房大学生志愿服务手记

为助力青年学子全面发展,河北省图书馆守正书房倾力打造"大学生公益课堂"特色平台,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实践舞台。该平台鼓励大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特长与兴趣领域,自主策划并实施特色文化活动,在锻炼组织协调、创新策划等综合能力的同时,以青年视角推动全民阅读,实现知识传播与文化创新的双向赋能。

为保障活动质量与志愿者成长双线并进,守正书房于暑期通过"志愿汇"平台面向全国高校学子开放招募,共开设六期,每期时长两周、限额3-5人,构建"策划-实践"全流程培养机制。首周为策划筹备期:每周一,书房工作人员从投递简历中选符合条件的候选人,通过面试评估专业适配度与团队协作能力,经岗前培训后正式组建当期志愿者小组周二下午通过破冰活动凝聚团队后,书房工作人员将结合志愿者专业背景、兴趣特长及读者需求,定向指导活动主题确立;周三聚焦读者画像分析,系统梳理活动流程并完成策划方案撰写;周四至周日开展PPT制作与内容打磨,期间设置周六、日下午双时段内部试讲环节。次周为活动实践期:周二完成新老志愿者交接后,组织全体成员进行正式活动试讲;每场活动前一日增设最终正式活动试讲,确保主讲人以最佳状态面向读者呈现。通过阶梯式训练体系,实现从创意孵化到成果落地的闭环管理。

随着两周志愿服务的圆满收官,参加的志愿者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受益匪浅。在系统化的培养模式下,志愿者们不仅掌握了从活动策划到现场执行的全流程技能,更在书房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深化了对阅读推广的专业认知。多名志愿者在日记中提到,通过模拟授课与实战演练的反复打磨,对受众分析、内容设计、互动引导等教学核心要素有了切身体会;在跨专业协作中,大家逐渐打破学科壁垒,从单打独斗转向团队攻坚,不仅强化了责任意识与统筹能力,更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实现了从"独行快""众行远"的破圈成长。

以下为第一期志愿者的志愿日记。

 


 

 

姓名:闫志娟

昵称:志娟儿

学校:河北东方学院

专业:艺术与科技

主讲活动:纸浆画

志愿者日记

初见面时,我是来得最晚的一个,难免有些手忙脚乱。培训中却很快被大家的温和友善包裹,相处间毫无隔阂。培训结束时问起学校,得知竟有同校校友的瞬间,惊喜感瞬间涌上心头。可我向来脸盲,尤其校友和另一位同学都戴着眼镜,玩游戏选队友时犹犹豫豫,直到 “石门情报站” 游戏复盘,才终于把每个人清晰对上号。

 

备课阶段,各自忙着做 PPT 时,谁遇到难题,其他人总会主动凑过来搭把手,一起把内容打磨得更扎实。为了呈现最佳效果,大家凑在一块反复试讲,对着某个环节较真:“这样设计会不会太拖沓?”“这个互动能调动兴趣吗?” “这个问题会不会不好回答?” 每条建议都被认真讨论,直到敲定最合适的方案。更难忘的是闲聊时,常因某个话题点突然笑到满脸通红,那样轻松的氛围,真像一家人围坐说笑般温暖。

 

开课前一天晚上,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明明想早点睡却睡不着,脑子里像放电影般过着流程,既怕讲得不到位,又担心小朋友们提不起兴趣、不能带给她们好的体验。第二天站上台,起初的紧张在一个小朋友的积极互动中渐渐消散 —— 他频频举手回应,带动着课堂氛围热闹起来,我也越讲越放松。

虽然那堂课有些环节和预想的不太一样。但亲身实践后才发现,就算有偏差,也总能在过程中慢慢调整到理想的状态。原来很多时候,不完美的过程反而会带来更踏实的成长。

 

 

 

姓名:郭杰莹

昵称:沐沐

学校:河北东方学院

专业:书法学

主讲活动:甲骨文

志愿者日记

第一次推开书房的门,凉爽的空调风混合着暖黄的灯光扑面而来,整面墙的书卷与木桌椅,瞬间让人心沉静下来。初次培训,名字和人脸还模糊地对应着,对未来的任务也懵懵懂懂,但签到表上瞥见的校友,心里那点初来乍到的忐忑,像找到了锚点,一下子安稳了。

第一天的“石门情报站”桌游迅速破冰,大家在推理和欢笑中对上了名字,也真正明白了我们的任务:利用专业知识为孩子们设计有趣的活动课。这些天,啸鱼姐姐是我们的领头人,用她的经验帮我们梳理活动思路,答疑解惑;西铭姐姐则是强大的后盾。拍照、准备道具、布置场地、撰写推文,正是在这些琐碎却必需的辅助工作中,我们彼此靠近,对书房也渐渐熟悉起来。

 

 

4号崔崔试讲,我们这群“新手”助教站在一旁,局促得不知何时介入,生怕打扰了课堂节奏。孩子们那天有些内向,气氛稍显凝滞,却也让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可能面临的挑战,手心微微冒汗。好在啸鱼姐总能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和西铭姐闲暇时的聊天也像暖流,抚平了我的紧张。

 

筹备我的活动时,我的PPT进度最慢。焦头烂额之际,志娟默默帮我P好了图。轮到我讲课那天,清晨的瓢泼大雨冲刷掉了所有紧张。尽管雨势如注,伙伴们却比开馆时间还早到了二十分钟!活动全程,他们默契地协助,让我深深体会到“我们”的力量。

 

半个月飞逝,一场场活动顺利完成。我们渐渐褪去青涩,变得熟练而松弛。从最初的懵懂到如今的默契,从试讲时的局促到活动中的从容。在这间书房里,我们不仅组织了活动,更是在每一次协作、每一次欢笑、每一次互相帮助中,种下了珍贵的温情,这温度也必将长久温暖记忆的角落。

 

 

姓名:崔泽慧

昵称:崔崔

学校: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专业:康复治疗学

主讲活动:五禽戏

志愿者日记

若用三个词形容志愿者生活,我会选成长、充实与开心。

初遇伙伴时,以为沐沐是外向型,志娟高冷,小杨和我一样内向。相处后才发现,木木熟了会变内敛,小杨其实超外向,志娟藏着搞笑天赋。

 

第一周,大家认真备PPT、准备材料,啸鱼姐和西铭姐教我们写推文,一起创作和修改PPT的时光很充实。每天最大的难题竟是“中午吃什么”,总引得大家齐声感叹“好难选啊”。第二周紧张忙碌,试讲、讲课是主线。沐沐打头阵,讲课前肉眼可见的紧张,结束后整个人都松弛了,为我们树立了好榜样。我们一起准备甲骨文的木棍麻绳、法庭身份卡,画十二生肖装饰纸浆画。我画的小蛇丑萌丑萌的,没办法,手残党嘛。

 

做助教的日子很充实。帮小朋友编绳,发放答题板贴纸小礼品,和他们一起完成纸浆画,带着他们一起练习五禽戏,体验摄影构图

最让我影响深刻的是“石门情报站”。在游戏里,我先当军官因笑场被怀疑导致出局,后扮密使隐藏身份助阵营获胜。休息时玩五子棋,虽获“游戏黑洞”称号,却斗志不减。

 

这段时光,因伙伴们的陪伴而闪闪发光,每分每秒都浸着成长的喜悦。


 

姓名:杨子涵

昵称:小杨

学校:衡水学院

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

主讲活动:模拟小法庭

志愿者日记

暑假伊始,我怀着满心期待报名了河北省图书馆守正书房的志愿活动,盼着能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开启一段新旅程。在守正书房,我幸运地结识了三位伙伴——沐沐、志娟、崔崔,还有温暖的负责人啸鱼姐和西铭姐。14天的相处里,我们从生疏的“同事”,变成了对视一眼就能笑到前仰后合的默契搭档。

 

 记忆里最鲜活的,是每次活动前大家围坐一起准备材料的时光。沐沐的甲骨文竹简制作,从挑选竹简木棒到裁剪绳子,我们总在互相搭手中把细节磨得妥帖;我的法庭小课堂,大家陪着一遍遍走流程、改稿子,让原本生涩的方案渐渐变得流畅完善;志娟儿的纸浆画,每个底板都浸着我们共同的笔触,那些亲手做的小怪牛、可爱蛇,至今想起来都觉得生动;还有崔崔教的五禽戏,虎的威猛、鹿的轻盈、熊的沉稳、猿的灵巧、鸟的舒展,每一个动作我们都跟着体验过,笑声混着伸展的气息,成了书房里特别的旋律。

 

 这段志愿时光里,我们一起摸索着写推文,对着PPT逐页修改,在一次次过流程中磨合出越来越强的团队默契。更珍贵的是,我们都完成了属于自己的公益小课堂,看着小朋友们亮晶晶的眼睛和雀跃的笑脸,心里满是暖意。

   真的很庆幸在书房的每一天,那些为了活动忙碌的瞬间,那些和伙伴们说笑的片段,让我实实在在体验了一把“上班”的乐趣,更收获了一群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