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新闻动态
活动回顾 | 守正书房戏曲研习堂(第51期):宫文强“髯口飞扬·戏韵童承” |
8月2日下午,河北省图书馆守正书房内彩韵流芳,一场聚焦花脸魅力的戏曲研习堂于众人期待中惊艳开场。主讲人宫文强老师——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以专业与生动的教学,带领观众走进戏曲花脸的艺术天地,解锁传统戏曲的独特密码。


活动伊始,宫文强老师以生动的讲述,勾勒出花脸艺术的发展脉络。从花脸起源的古朴模样,到如今舞台上多样流派的繁花盛放,老师的讲解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戏曲脸谱长卷,带领在场观众踏入花脸那色彩斑斓、底蕴深厚的艺术天地。在讲解环节,老师充分发挥专业素养,通过真实照片,细致剖析不同花脸的区别。他借着一张张生动的图片,把京剧里的“三大花脸”——文花脸、武花脸和架子花,讲得活灵活现。他指着不同京剧名家的花脸扮相细细对比:“你看这耍大刀的,一身精气神都在刀上,这就是武花脸!”还特意强调,花脸可是“生旦净末丑”里的“重头戏”。说起架子花的代表人物,老师眼里闪着光:张飞那爽朗又带点霸气的笑、李逵在专属剧目中的火爆性子,连他们穿的戏服、拿的道具都藏着讲究。他还提到《霸王别姬》里的项羽,“那股子霸王气,可不是随便比划就能出来的”。老师更揭秘花脸绘制的复杂——既贴合演员容貌,又因剧种灵活调整,让观众对“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有了更深体会。
除花脸讲解外,老师还延伸戏曲知识。对比武生、花脸画法差异展现角色性格,介绍钟馗、判官的独特亮相;强调念白的重要性,“七分念白三分唱”,不同剧种念白带着地方特色,让大家明白戏曲表演“唱念做打”各有乾坤。


互动环节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宫老师邀请小朋友上台,亲手为他们穿戴“水衣子”“胖袄”等 ,讲解戏服门道;随后,靴子、吊眼等道具依次亮相,厚重行头虽让孩子们冒汗,却挡不住探索热情。老师亲身示范戏曲动作,抬腿、蹉步、转圈,一招一式尽显专业,让书房仿佛化作戏台,水袖轻扬间尽是韵味。一只只小手高高举起,跃跃欲试。小朋友们一招一式有模有样,模仿髯口佩戴、拆分动作练习,台下掌声不断,宫老师耐心指点的身影,恰似戏曲非遗传承的生动注脚,传统戏曲的魅力在互动中悄然传递。

活动尾声,宫文强老师为每位到场的孩子送上精心准备的小礼品与特色脸谱。这份藏着心意的纪念,让书房里暖意融融,也将此刻的戏韵悠长与欢声笑语,定格成一份难忘的文化记忆。
这场研习堂,从知识精讲的专业深度,到互动体验的趣味活力,既是传统艺术的生动课堂,更是文化传承的温暖桥梁。不仅让观众读懂花脸艺术的门道,更在互动体验里播下传承种子。当传统戏曲遇上求知若渴的年轻面孔,孩子们触摸到戏曲文化温度,传承的种子悄然播撒;以独特艺术魅力连接过去与当下,助力古老戏曲文化在交流互动中持续焕发勃勃生机,于新土壤绽放光彩 。让戏曲之美,在书香与欢笑声中,久久回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