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新闻动态
活动回顾 | 守正书房戏曲研习堂(第50期):梆韵“夺梅”梦,薪火共传承 |
7月26日下午,河北省图书馆守正书房内好戏盈堂,一场满溢戏曲韵味的“戏曲研习堂”在众人的翘首以盼中精彩启幕。主讲人孙娜老师——河北梆子剧院的杰出演员、新晋“梅花奖”得主,以一段质朴而真挚的自我介绍,为这场研习堂拉开了温馨的序幕。从初涉戏曲行业时怀揣的那份纯粹初心,到历经岁月沉淀后对艺术矢志不渝的执着坚守,孙娜老师娓娓道来的从业历程,宛如一扇徐徐开启的时光之窗,引领着在场观众瞬间踏入河北梆子那充满魅力与韵味的艺术世界。

开场之际,孙娜老师还贴心地为观众准备了小礼物,这份细腻的心意,瞬间让现场氛围变得温暖而亲近,拉近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随着话题的逐步深入,孙娜老师深情地聊起了备赛梅花奖的艰辛历程。从四月份起,她便全身心投入到《打神告庙》《孟姜女》《窦娥冤》三折折子戏的精心打磨中。每一个细微的动作、每一句婉转的唱腔,都经过了无数次的反复雕琢与推敲。她展示的比赛照片和扮相图,更是让观众眼前为之一亮——水袖翻飞间尽显灵动之美,头戴点翠头面时尽显精致华丽,无不让人由衷惊叹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
互动环节无疑是研习堂的一大亮点。当孙娜老师提问在场读者图片中动作的名称时,现场气氛瞬间活跃起来,小手与大手一同高高举起,踊跃参与。尤其是一位五岁的小朋友,不仅对答如流,还能清晰地说出不少专业细节,其丰富的戏曲知识储备令人惊叹。孙娜老师笑着为他比心,并送上印有自己扮相的精美手机支架作为奖励,现场掌声与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将互动氛围推向了高潮。

在讲解环节,孙娜老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素养,将专业知识讲解得生动易懂、妙趣横生。她以《孟姜女》为例,详细解释了“架腰包”这一独特装扮是女性角色在奔跑时的专属服饰,恰到好处地凸显了人物赶路时的艰难与急切;聊到《打神告庙》时,她重点介绍了水袖功的独特魅力,通过“抛、甩、绕”等动作的巧妙运用,将角色的复杂情绪展现得淋漓尽致。排练照里与其他老师磨合的场景、后台转场时的忙碌画面,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到了戏曲演员在幕后所付出的辛勤努力与汗水,不少人轻声感叹:“太不容易了!”当播放三折戏的精彩片段时,刚响起前奏,现场便掌声雷动。“这水袖甩得真漂亮!”“这唱腔听着真有劲儿!”台下的小声赞叹声此起彼伏,孙娜老师则边看边耐心细致地讲解动作设计,观众们听得如痴如醉,眼神里满是专注与钦佩。
活动尾声,交流氛围愈发热烈而融洽。一位喜欢戏曲三十多年的老观众满怀深情地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孙娜老师认真倾听,不时点头回应,眼神中充满了尊重与感激;一位“00后戏迷”则笑着分享道:“小时候总跟着家里人看戏,看着看着就入了迷。演员们的眼神特别灵动,每一个动作都透着讲究。”孙娜老师听着,眼里瞬间亮了起来,仿佛看到了戏曲艺术传承的希望之光。在探讨河北梆子推广的环节,大家纷纷踊跃发言,“多去各地表演”和“进校园”等提议得到了众多人的响应与支持。正如孙娜老师所说:“希望孩子们心里能埋下热爱戏曲的种子。”
这场持续两个多小时的研习堂,不仅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了河北梆子“高亢激昂”的独特艺术魅力,更让传统艺术在交流与互动中传递出持久的生命力与活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