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每个中国传统节日都有其独特的内涵与文化意象。
中国的传统节日内容丰富,尤其是节日中各种民俗民风形成的丰富的节日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更是中华文明立身传承之本。
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的节日氛围,河北省图书馆“守正书房”将结合诗词诵读、节日习俗等历史文化知识,融入传统服饰、传统礼仪、古典音乐、书画艺术等多种形式开展系列活动,让阅读推广内容更加丰富新颖、形式更加多样。
一、清明节(4月4日)
活动时间:2024年3月31日下午14:00—15:30
报名电话:0311-86662233 荣老师
阅读推广人:赵磊
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诗书画印艺术研究会会员,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艺术顾问。
 活动内容:现场讲解团扇历史及文化背景、款式造型、团扇的制作方法,读者现场体验团扇制作,河北传媒学院袖染沉香汉服社学生现场汉服团扇展示。


(资料片)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兼具多层礼俗主题。清明时节,杨柳依依。正所谓“万物生长此时,皆清净明洁,故谓之清明”,在我国的二十四个节气里,唯独清明是大自然和人文情感结合得最紧密的节日,清明节是对生命的一种深层尊重,也是对清明文化精神的传承。清明期间正是春风得意、春意盎然的时节,万物萌动之时,迎春郊游于野外早已成为风俗,清明节也是踏青最好时节。恰逢清明,借一场妙趣横生的春日雅集,在古今辉映的国风“舞台”中,再抒清明的多重含义和情感表达。
二、端午节(6月10日)
预计活动时间:6月8日(周六)
端午节还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传统节日,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
主题:浓浓书香气 悠悠端午情
活动内容:
1.民俗专家讲述端午历史、习俗,现场带领读者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品尝粽子(上午)。
2.讲述佩香囊习俗、功效,现场带领读者学习鉴别知识、佩香囊、香囊制作、艾草香包制作(下午),在手工体验环节,小读者和家长一起“穿针引线”,用艾草和无纺布缝制出属于自己的可爱香囊。
三、七夕(8月10日)
预计活动时间:8月10日(周六)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是传说中牛郎织女每年相会的日子。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古时候,七夕作为女子的节日,是古代姑娘们穿针乞巧、祈愿祷福的日子。
主题:诗情“花”意过七夕
活动内容:穿针乞巧做香囊、逛诗会巧接龙、炸“巧果”、吃“巧巧饭”等。活动将带大家“穿越”七夕,了解古人七夕习俗、体验七夕游戏、诵读七夕古诗,让参与者体验原汁原味的中国节日文化。在这里,小读者和父母一起聆听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体验穿针乞巧、汉服秀、逛诗会、心愿祈福的乐趣……
四、中秋节(9月17日)
预计活动时间:9月14日(周六)
中秋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因其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渊源成为我国重要的文化节日。月饼是中秋文化的载体。充满希望,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是月饼图案的基本特征。月饼上的传统文化元素,呈现着浓重的亲情、乡情、友情,传达着团圆、幸福的美好祝福,饱含着华夏文明家团圆、国一统的独特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主题:团圆中秋 书香为伴
活动内容:中秋诗词诵读,诗词飞花令,中秋历史、习俗知识分享,月饼模子藏品展示,同时邀请月饼制作技师带领读者体验从原料选择、制馅、和面、擀皮、包制、磕模等一系列手工制作流程,感受手艺人心中炙热的工匠精神。
五、重阳节(10月11日)
预计活动时间:10月6日(周日)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重阳节为农历九月初九,是魏晋以后兴起的节日。“重阳”、“重九”之名,肇于三国时代。主要有五种传统习俗。一是登高,此时秋高气爽、景色宜人,正是游历的好季节,既可以陶冶情趣,又有益于健康。二是插茱萸,可驱秋蚊灭虫害。三是饮酒赏菊。农历九月正是菊花盛开之时,观赏千姿万态的秋菊,喝几盅菊花酒,也是重阳节的乐事。四是食重阳糕。人们把粮食制成白嫩可口的米糕,谓之重阳糕,而“糕”又与“高”谐音,食之谓可步步高升。五是开展敬老活动,从古至今重阳敬老之风绵延不绝。重阳主题活动旨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助老传统美德的同时,充分展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取向,提升读者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度,增强文化自信。
活动主题:重阳话感恩 书香送安康
活动内容:诗词朗读、专家学者分享重阳节的起源、重阳节的传说及重要习俗,如登高、赏菊、插茱萸等,让大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讲解中国历史上敬老故事、孝道故事等;现场制作桂花香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