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6日-27日,2016全国公私藏书与经典阅读论坛在河北省图书馆举行。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150余位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及出版界、新闻界、藏书界、读书界人士参加了论坛。国家图书馆张志清副馆长、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杜金卿董事长、河北省文化厅李新平副厅长、中图学会霍瑞娟秘书长、阅读推广委员会李东来主任等莅临论坛开幕式。

张志清馆长应邀做了大会主旨报告,重点从刚刚公布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切入,解读了古籍保护与传承、公私藏书的互动等问题。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顾问王余光,北京大学教授、藏书家辛德勇,南开大学教授、经典阅读推广专家徐建华,北京鲁迅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黄乔生等专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藏书文化的传承,论述了经典阅读,并进一步提出当今时代应该如何藏书与读书,体现了论坛的高水平与高规格。12位代表作了专题发言,内容丰富,针对性强,体现了论坛的广泛性与高效率。
论坛期间举办的“积金萃玉,珠联璧合——2016燕赵公私藏书联展”成为论坛的另一大亮点。河北省图书馆和《藏书报》联手组织公藏单位和民间藏书人,将公藏中方志及地方人士著述、河北当代作家手稿、民间收藏中的特色古籍文献,地域特色突出的沧州文献等集聚在一起,五家公藏单位、十余位民间收藏共展出藏品近300件,开创了公藏私藏联手展出精品的先河。河北省政协副主席艾文礼、河北省文化厅厅长张妹芝等特为参观了展览。

此次论坛是首次国内大规模公藏与私藏对话交流论坛,在中图学会指导下,由中图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主办,经典阅读推广委员会、河北省图书馆学会、河北省图书馆、《藏书报》共同承办,旨在搭建平台,让公藏界、私藏界、出版界进行充分交流,共同推动藏书文化的传承。本次论坛自发起至论坛大会历时两个多月,举办了主题征文、论坛会议和公私藏书联展三项活动。论坛开幕式上对主题征文活动进行了总结并为获奖作者代表颁发了获奖证书。

综观此次论坛,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学术交流活动。它的意义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具有开创性。此次论坛,首次将公共藏书与私人藏书相联结,将藏书文化、藏书建设与经典阅读相联结,体现了中图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以及经典阅读推广委员会在工作中深入研究问题、拓宽工作思路、创新交流模式的良好传统,也为图书馆业界树立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标杆。通过此次论坛,各界对如何加强图书馆的藏书建设、如何更好地将文献收藏与经典阅读相结合一定会有一个更加清晰、更加深刻的认识。
第二,具有开放性。此次论坛,突破了图书馆业界关门办会的局限。首先是参与人员的开放性。此次论坛参会人员涵盖了图书馆界、新闻界、出版界、教育界、收藏界、企业界及其他领域人员,向全社会开放。其次是议题设置的开放性。从主题征文到主旨报告,从专家论坛到大会发言,在“公私藏书与经典阅读”的主题之下广开言路,来自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代表纵论古今,兼具传统与现代,理论与实务,令我们眼界大开。再次,是办会模式的开放性。此次论坛图书馆界引入社会力量、借助社会力量办会的一次成功尝试。自始至终,河北阅读传媒有限公司及《藏书报》从多个方面介入论坛的筹备工作,使此次论坛将图书馆的专业优势与媒体的专业优势相结合,做到了强强联合,效能倍增。

第三,具有深远性。我国文化典籍浩如烟海,藏书文化源远流长。私人藏书自古便是藏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当今正处在历史上又一个私人藏书风气浓厚、私人藏书风起云涌的繁盛时期。在国家大力推进全民阅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杧价值观的社会背景下,图书馆界同仁一方面需要扎扎实实地做好自身工作,发挥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主力军作用,发挥在全民阅读工作中的主阵地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强与社会力量的联系、沟通、融合,运用自身的行业专长,指导社会有识之士,更多地投入到社会藏书建设之中,大兴藏书建设之风、经典阅读之风。此次论坛的举办正逢其时,对图书馆界、对社会藏书人士既是一次难得的交流机会,更是一次具有从理论到实践双重意义的提升机会,对促进公私藏书事业的发展、经典阅读的推广、传统文化的传承无疑也将产生积极的、深远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