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图特藏



当前位置: 冀图特藏 > 信息动态

冀图地方文献工作简报2010年2

 

地方文献工作

地方文献部完善制度建设,积极迎接新馆开馆... 2

 

我省李大钊研究取得新成果... 3

 

“大地之子--故乡情梁斌文学艺术展”在河北举行... 3

 

古越新姿”——陈宝亨羊城摄影图片展在广州图书馆举办... 4

 

地方文献入藏情况

红色文献专藏... 5

 

志书... 7

 

画册图集类... 8

地方文献出版动态

《石家庄通史》即将出版    9

《河北省民俗文化丛书》部分分册已出版... 10

 

河北作家17部作品获省作协重点扶持... 11

 

《山西革命根据地出版史》近日出版... 12

捐赠信息

捐赠名录... 12

河北当代文化名人录

 

... 13

 

地方文献工作

 

省馆地方文献部完善制度建设,积极迎接新馆开馆

 

河北省图书馆新馆建设工程进展顺利,新馆开馆指日可待。新馆开馆后的地方文献工作无论从服务理念、布局规模、技术设备、征集范围、服务方式、开发利用等方面都将迎来一个大的发展和变化。省馆地方文献部面对这种新形势,深入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实际,勇于创新,从完善制度建设入手,按照我省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要求确立新的标准和发展方向,努力使业务工作系统化和规范化,为新馆开馆后做好地方文献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省馆地方文献部结合新馆布局,认真谋划,同时广泛借鉴其他省、市兄弟馆的先进经验;根据地方文献增长速度快、资源分布散、文献时效性强、出版方式灵活的特点,积极建立和完善馆内制度保障。在原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近期先后修订了:地方文献业务工作规范、地方文献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地方文献阅览室阅览规则、地方文献书库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其他相关制度也正在修订之中。力争在新馆开馆前建立一套比较完备、规范的地方文献工作制度。

我省李大钊研究取得新成果

由河北省社科院研究员朱文通、王小梅主编的《李大钊年谱长编》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社出版。该书以翔实可靠的历史文献和档案资料为主要依据,在认真研究和考证的基础上,充分汲取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客观真实地记述了李大钊的生平、经历、思想和实践活动,是李大钊研究中又一重要的工具书。

与此同时,由朱文通主持的专题讨论——《李大钊研究的“回归”与“转型”》一组论文,在《河北学刊》2009年第6期发表后,最近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10年第3期全文转载,分别是朱文通的《李大钊:从立志救国救民到拥护立宪、支持革命的思想转变》、王小梅的《李大钊早期思想的多元特征与发展脉络》、裴赞芬的《李大钊个性解放思想解析》三篇论文。其中,裴赞芬《李大钊个性解放思想解析》一文还被《新华文摘》2010年第3期摘要介绍。

 

“大地之子--故乡情梁斌文学艺术展”在河北举行

 

2010529下午,杰出的人民作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当代文学巨匠和造诣精深、风格独具的国画家、书法家梁斌同志的事迹作品展览“大地之子——故乡情梁斌文学艺术展”在河北省博物馆隆重开幕。展览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作家协会、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天津市委宣传部主办,河北省文联、河北省作协、天津市文联、天津市作协、天津市梁斌文学艺术研究会承办。

梁斌生在河北,长在河北,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战斗、工作在河北。就是在这一片饱经风雨的土地上,梁斌由一位普通的农家子弟,成为一名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人民作家,一位风格独特的书画艺术大家。梁斌对故乡河北一往情深。大地之子—— 梁斌文学艺术展曾于2006年和2008年在北京和天津展出,反响强烈。此次在河北省展出,进一步充实了内容。展览从革命生涯、文学贡献、书画艺术、情系人民四个方面,生动地再现了梁斌同志波澜壮阔的一生,再现了一位文化大家丰厚的文化贡献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动漫插图本《播火记》首发式。梁斌夫人散帼英和天津市梁斌文学艺术研究会代表向河北省文联、河北省图书馆、省作协、蠡县县委、梁庄村农民书屋捐赠了《红旗谱》等图书。

 

古越新姿”——陈宝亨羊城摄影图片展在广州图书馆举办

 

古越新姿——陈宝亨羊城摄影图片展201051025日在广州图书馆广场举行。510上午在广州图书馆广场举行了摄影展开幕式及由陈宝亨编著的《辉煌60 广州腾飞》摄影作品集和摄影图片向广州图书馆捐赠仪式。

陈宝亨作为广东省著名摄影家,从事专业摄影四十多年,坚持拍摄代表广州标志性建筑、城市主要景观、反映城市发展变化的史料影像。由于其作品极具历史珍藏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部分作品已被广州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和广州图书馆珍藏。本次展览展出了陈宝亨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所拍摄的104幅反映广州城市建设巨大变化历程的图片。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至本世纪的10年中,作者采用对比、写实的手法,选择在同一个角度,抓住不同的瞬间,真实地记录了广州城市发展的不同历程。向国内广大文艺工作者和市民充分展示了近年来羊城摄影的丰硕成果,通过图像描绘了广州市的繁荣发展。

 

地方文献入藏情况

一、红色文献专藏

河北地方红色文献是河北省图书馆地方文献的一个特色,不但藏量大,而且资料齐全。据统计,我馆所藏革命史方面的资料约有近千种,内容涉及红军长征、抗日根据地、党建、党史等,另有大量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文艺作品。近期,一批最新出版的红色文献入藏我馆。

1)石家庄党史资料汇编(一)/中共石家庄党史研究室编—内部出版物,20095月出版,入藏河北省图书馆。近几年,在中共石家庄市委领导下,市委党史研究室陆续出版了《中共石家庄历史》第一卷、《中共石家庄历史大辞典》和建国后的几部资料专集等书籍,鉴于体裁、篇幅的限制,有些资料未能用上或收入,弃之非常可惜。为了使这些资料不至于散佚,石家庄市党史研究室将这些资料汇编在了一起,共82篇。此外,本书还收录了部分老同志对某些事件的回忆及总结的经验、教训,以期起资政作用。

2)晋察冀边区革命遗址通览/河北省晋察冀边区革命史研究丛书编辑委员会编—河北人民出版社,200812月出版,入藏河北省图书馆。本书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史情概述”,包括现行行政区划在边区时分布情况,本地抗战以来革命历史概略;二是“遗址揽要”,选择边区时期有重要意义的遗址予以介绍。其排列大致以史实发生时间先后为序。全书图文并茂,每个遗址都配以该处的照片或历史图片。共计介绍遗址319处,371幅图片。鉴于有一些遗址比较重要,地点考证准确、文字资料齐全,但历史上没有留下地面标识和图片,因此于正文之后单设了“附录”,只登载了该遗址的文字资料,以供今人查阅。

3)毛泽东与河北/河北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河北省档案局编—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9月出版,入藏河北省图书馆。本书分上、下两卷,包括四个部分:上卷为第一、第二部分。第一部分,毛泽东评说河北古人,包括自1840年上溯到各个历史时期,毛泽东在读书、讲话、谈话和文章中,评说过的河北古人。第二部分,毛泽东与河北发生过不同关系的重要历史事件和活动。下卷为第三、第四部分。第三部分,毛泽东与河北省各级组织,侧重于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与河北省各级组织发生的关系,包括毛泽东在河北各地的视察、考察活动,对河北工作的指示、批示、题词等。第四部分,毛泽东与河北今人,包括在毛泽东的革命生涯中,与其有过交往、通信以及毛泽东在文章、电报、批示、谈话中提到过的河北人物。

二、志书类

1)正定县志(光绪元年版)/(清)赵文濂编纂—影印本,河北人民出版社,20086月出版,入藏河北省图书馆。光绪元年(1875年)编修的《正定县志》比较全面系统地记录了正定古代历史文明。这套志书正文四十六卷卷首一卷卷末一卷,涵括了从沿革、疆域到山川、古迹,从学校、公署到坛庙、寺观,从风俗、物产到荫恤、政事,从忠义、名臣到武功、艺文等广博内容,是历代诸本中时跨最久远、内容最完备、印制最精良的版本。于考查、借鉴、收藏、援用等方面均具有很高的价值,是研究河朔乃至北中国历史的宝贵典籍,是探索河朔文化特别是省会地域文化根脉的重要史据。

2)河北省动物志:两栖、爬行、哺乳动物类/吴跃峰,武明录,曹玉萍等编著—河北科技出版社,200911月出版。本卷共记载河北省(含京、津)两栖纲15510种(另有3种引进蛙类),爬行纲281324种,哺乳纲92387种,包括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介绍了河北省(含京、津)两栖、爬行以及哺乳动物研究简史、地理区划、经济意义、名录;各论介绍了各纲的分类术语,种的描述包括鉴别特征、形态特征、生态、地理分布、经济意义及亚种分化。目、科、属、种均有检索表。书末附有参考文献、中文名及学名索引。

3)围场满族蒙古族自制县志(1991-2005/围场满族蒙古族自制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河北人民出版社,20097月出版,入藏河北省图书馆。本志上限起于1991年初,下限止于2005年末。实事求是地记述围场15年来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前进的历史和现状。本志采用篇、章、节、目4段体式结构全书。全书事以类分,横排竖写,主要内容包括政区建置、自然环境、居民、基础建设、环境建设与保护、改革开放等内容。部分展现地方特色的内容做了升格处理。设“特载”,位于卷首,记述20061231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围场实况。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注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其他,特别内容采用图片加说明的形式,图文互补。

三、画册图集类

1)邢台美术60/郭明堂主编—河北美术出版社,20093月出版,入藏河北省图书馆。这部画集选录的主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活跃在邢台画坛的名家精品。包括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力作。其中既有运用传统表现手法的作品,又有吸收借鉴当代西方艺术表现理念和技法的佳作。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性,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充分反映了历史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展现了60年来邢台书画艺术的辉煌成就和独特魅力。本画集共收录邢台和邢台籍美术家作品196件,同时收录艺术评论和回顾文章50余篇,书后附邢台美术家简介。

2)河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书画精品集/詹文宏主编—河北美术出版社,20094月出版,入藏河北省图书馆。本画册收录了白云乡、范硕、韩羽、李明久、王怀骐、王习三、萧玉田、姚小尧8位全国知名书画家164幅书画精品。这8人均为20074月省政府首批聘任的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其作品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了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展现了河北省文史研究馆员风采。

3)古涿州佛教刻石/杨卫东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5月出版,入藏河北省图书馆。本书收录了古涿州自北魏至清代有关佛教内容的石刻拓本资料、原石作品计178件,介绍范围系古代涿州所辖区域,内容以今涿州市为主,同时涉及河北固安县、高碑店市、定兴县及北京房山区的有代表性的刻石。这些刻石文字不少出于书法家、文学家、史学家之手,书法精湛,文字洗练,内容丰富,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学术价值。

 

地方文献出版动态

《石家庄通史》即将出版

为了传承历史文脉,留下城市记忆,石家庄市委宣传部决定组织编写三卷本《石家庄通史》。从2007年正式开始撰写,分为古代卷、近现代卷和当代卷。古代卷记述了从原始社会到1840年的历史;近现代卷共分八章,记述了从1840年到19471112日石家庄解放之间的历史;当代卷则记述了从石家庄解放以来的历史。继今年4月上旬召开《石家庄通史》(古代卷)论证会之后,59日,我市又召开了《石家庄通史》(近现代卷)的论证会,邀请了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研究员、中国中共党史学会秘书长刘益涛研究员、河北省社科院副院长孙继民研究员、河北省社科院历史所所长朱文通研究员等知名专家学者。论证会上,专家学者们对通史近现代卷的内容进行了讨论,做出了中肯的评价。一致认为,《石家庄通史》(近现代卷)结构完整、层次清晰、内容丰富,且具有地方特色,史料翔实可靠,突出体现了石家庄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历史地位。

《石家庄通史》是第一部全面系统反映石家庄历史的专著。这部书全面准确地展示了石家庄历史的全貌,勾划出石家庄历史发展的轮廓,同时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索,在最大范围内研究整理历史资料,为普通读者提供了内容翔实、雅俗共赏的学习读本。编写《石家庄通史》是传承历史文脉的一项重要举措,它的出版必将推动我市文化建设进程,对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将有长久的促进作用。

《河北省民俗文化丛书》部分分册已出版

日前,由河北省民俗博物馆编辑,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河北省民俗文化丛书》之《蔚县剪纸》、《武强年画》、《唐山皮影》、《吴桥杂技》四个分册已正式出版,其余分册正在编纂中。

河北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这里的先民们就以博大的胸怀与周边地区的农耕文化、草原文化以及北方少数民族文化汇集交融,从而形成了奇特而绚丽的河北民俗文化。并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尤其是民俗文化中的一些物质载体——民间艺术,愈来愈表现出雄健的底蕴和诱人的魅力。《河北省民俗文化丛书》精选了十项闻名世界的河北优秀民间艺术为主要内容,分别是唐山皮影、蔚县剪纸、武强年画、河北陶瓷、曲阳石雕、衡水内画、河北泥塑、魏县织染、武安傩戏和吴桥杂技。力求通过翔实的文字、精美的图片,图文并茂的把我省优秀的民间艺术呈现给广大读者。该丛书由省文物局局长张立方作序,省文物局副局长李恩佳、河北省民俗博物馆馆长常素霞担任主编,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极强。

河北作家17部作品获省作协重点扶持

近日,经过专家论证和省作协党组审核,省作协重点作品扶持办公室最终确定了关仁山《信任》、李春雷《山生》和梅洁《谁创造了白瓷文明》等17部本年度重点扶持选题。 据了解,省作协重点作品扶持办公室共收到各团体会员单位推荐选题54部,其中长篇小说选题35部,系列中篇小说选题1部,报告文学选题9部,散文随笔选题6部,诗歌选题1部,理论评论选题2部。最终选定的篇目为:小说《信任》(关仁山)、《西柏坡》(周力军)、《黄河入海流》(曹明霞)、《中和之家》(申跃中)、《平山团》(程雪莉)、《秋瑾》(耿彦钦)、《钟楼街》(何玉茹)、《忽必烈》(陈冲)、《东清湾病史》(刘建东)、《如归旅店》(李浩)、《从政》(贾兴安)、《飞奔的口红》(王秀云)、《牵牛花》(唐慧琴),报告文学《山生》(李春雷)、《刺刀下的生灵》(杨金平等)、《中国矿城SOS(康平),以及散文随笔《谁创造了白磁文明》(梅洁)

《山西革命根据地出版史》近日正式出版

山西革命根据地出版史》,齐峰著,山西教育出版社,20104月正式出版。新闻出版总署柳斌杰署长高度评价该书研究成果并欣然为该书作序。《山西革命根据地出版史》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山西出版史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该书系统梳理和展示了山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党在晋绥、晋察冀、太行、太岳等革命根据地进行的出版事业全貌。作为全国首部研究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地方出版史专著,本书中有许多珍贵的出版物图片、资料属首次挖掘整理,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捐赠信息

捐赠名录

1、梁斌夫人散帼英和天津市梁斌文学艺术研究会代表向河北省图书馆捐赠:动漫插图本《红旗谱》、《播火记》;《生命之光—梁斌书画研究》、《梁斌书画论》、《梁斌书画集》。

2郑树彬先生向省馆捐赠《梁口村志》。郑树彬,1958年出生于河北省黄骅市官庄乡梁口村,现任黄骅市市工商联执委、市政协六届委员。曾主编《沧州郑氏族谱》。是书对梁口村的村名考证及姓氏变化、科举文化,600年来的土地制度和30多年的治理海河都进行了阐述。并附以五十余图表。

3、诗人陈德胜向省馆捐赠诗集《我们活在语言里》及《永恒的颂词》。陈德胜,1963年出生,河北省诗歌艺术委员会主任,《六月诗报》主编,现为河北电视台《魅力河北》栏目编导。诗集主要收录了作者上世纪九十年代创的作品近200篇。

4、谷震需、王兴华两位先生近日向省馆捐赠旧体诗集《秋山拾叶》。诗集为挚友二人合辑,是用古典诗歌形式创作的诗歌作品,多为彼此唱和应答。

 

河北当代文化名人录

梁斌(19141996),河北省蠡县人,杰出的人民作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一生献身于中国革命事业,他不仅是中国当代文学巨匠,而且是造诣精深、风格独具、享有盛名的书法家、国画家。曾任河北省文联副主席、主席,河北省作协主席,河北省政协副主席和天津市文联名誉主席;第四、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他拚将热血展红旗,其跨越50年的生命之作《红旗谱》三部曲是一部展现党领导的农民革命的历史画卷和壮丽史诗,被茅盾誉为中国当代文学里程碑式的作品。郭沫若为《红旗谱》题写了书名,并题词:红旗高举乾坤赤,别开生面宇宙新;其翰墨艺术,大气磅礴、独树一帜,以亲身革命经历,描绘革命根据地史迹,展现刚正不屈的民族精神,开创红色文人画之先河;其燕赵风骨,淡泊名利,情系人民,奉献一生的高尚情操,更为后人所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