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图特藏



当前位置: 冀图特藏 > 信息动态

河北省入选单位参加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颁证

河北省入选单位参加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颁证

及第三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颁牌仪式

经过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的评审、评定,通过公示程序,国务院批准了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第三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评审名单。20101220,由文化部主持召开的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会议暨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颁证及第三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颁牌仪式在北京举行。

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国家民委副主任丹珠昂奔、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国家宗教事务局副局长齐晓飞、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大宁等全国古籍保护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领导出席会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厅()的有关负责同志,国家图书馆、各级古籍保护中心的负责同志,古籍保护专家代表,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收藏单位、第三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杨志今主持,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司长于群宣读了《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第三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随后举行了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颁证及第三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颁牌仪式。据悉,迄今全国公布三批共有9859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共公布150家国家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我省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部分入选图书馆的领导——河北省图书馆馆长、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李春来,石家庄市图书馆副馆长刘桂芳,保定市图书馆副馆长王大琳参加会议并接受颁证和颁牌。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进步,古籍保护工作迎来新的春天,特别是2007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文化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古籍保护工作进入到科学、全面发展的新阶段。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总方针,古籍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从2007年开始,文化部先后分三批组织了《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评审工作。这一系列文件和精神下达之后,在我省古籍保护中心的大力组织下,我省各古籍收藏单位的古籍保护工作也取得了很大进步。继第一、二批,我省古籍收藏单位有部分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河北大学图书馆入选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之后,在第三批的评审中,我省又有7家单位和个人的43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河北省图书馆、石家庄市图书馆、保定市图书馆入选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介绍了古籍保护工作开展情况与下一步的工作打算。中国中医科学研究院、广东省立中山大学、浙江图书馆、天津图书馆和山东省图书馆的代表介绍了各自在古籍保护工作上取得的经验。其中,中国中医科学研究院图书馆介绍了“加强中医古籍的抢救、发掘与利用”的经验;广东省立中山大学图书馆介绍了“加强制度建设,扩大内外交流,发挥人才作用承担好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的责任”的经验;浙江图书馆介绍了“认真调研,有针对性地解决关键问题,推动普查工作开展”的经验;天津图书馆介绍了“充分发挥天津市古籍保护中心的业务指导作用,大力推进《中华古籍总目•天津卷》的编纂”经验;山东图书馆介绍了“加强领导多措并举 山东省古籍保护工作深入实施”的经验。来自全国各地的领导、专家代表们积极交流、深入讨论,为古籍保护工作献计献策。

我省与会人员通过聆听专家代表及业界同仁的经验介绍深受启发,表示回去以后要加强各单位的团结和协作,进一步把全省的古籍保护工作做得更全面、更细致、更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