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当前位置:
冀图讲坛
> 讲座文稿
国学讲“礼” ——从历史典籍到民间社会 |
主讲内容:
中国人是讲“礼”的,国家被誉为“礼义之邦”。
在国学经典“十三经”中,所含《周礼》、《仪礼》、《礼记》,皆为古时言礼之书。对“礼”存有诸多阐释,众家相近的共识为,“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各种礼节”。《晏子春秋》说:“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故《诗》曰:‘人而无礼,胡不遄死。’礼,不可无也。”《论语》记录着孔子所说:“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在往昔社会中,不仅“修身”如此,“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脱离不开礼,但许多礼俗竟被贵族上层人士程式化和神秘化,目的在于维护其意志与利益,成为束缚和压迫民众的精神枷锁。礼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到人的一举一动。其中包括起居饮食、服装打扮、交往扣拜,乃至节庆人生。人生礼仪又可分成诞生礼、冠礼、婚礼、寿礼、葬礼等,“礼尚往来”,“礼多人不怪”。新时代里,我们应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坚定文化自信,做好“移风易俗”工作,尊礼守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风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