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读者服务 > 信息公告

河北省图书馆“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

为了进一步推动河北省图书馆“十四五”期间事业高质量发展,实现转型进步、跨越发展,依据国家和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馆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与“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一)“十三五”时期河北省图书馆的主要发展成就

“十三五”期间,河北省图书馆根据我馆“十三五”规划,积极谋划、科学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各项工作,大部分工作目标任务已经达成。1)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纸本文献年增长约10万册件,年订购电子图书、期刊等数据库20余个,自建《典藏雄安》、《古籍背后有故事》等地方特色资源,文献保障与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2)深入推进全民阅读,服务效能持续提升。精心策划、周密组织,进一步亮化品牌、提升服务,冀图讲座、冀图展览、燕赵少年读书系列活动、“金梦之翼——书香伴我成长系列活动”等品牌服务社会影响力与好评度持续提高,除2020年受疫情影响外,年到馆读者均超200万人次。(3)专题服务、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取得新进展。燕赵红色记忆馆、京津冀主题馆建设与服务不断深化;“两会”服务等深度参考咨询服务、微信公众号、公共数字文化进万家、打卡“云阅读”、点亮冀韵、云享冀艺等数字服务突显强大活力,《典藏雄安》《典籍背后有故事》等专题片及《图书馆史话》广播节目,在多家广播电视台播放,并入驻学习强国平台;4)古籍保护与开发利用成果显著。全省古籍普查及普查登记目录出版工作接近尾声,完成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申报,举办多期展览、晒书节等古籍保护成果推广活动。(5)发挥自身优势促进文旅融合。建设河北省旅游资源数据库和长城、大运河、太行山等专题文献,在昌黎葡萄小镇等旅游景区建成多个分馆和文化旅游数字驿站。“河北旅游数字体验展”项目建成向读者开放6)优化管理提升效能。完成省图书馆和共享中心合并,成立河北省图书馆理事会,完成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调整内设机构实施第四次全员竞聘优化人员配置,开发移动办公微平台实现线上审批提升效率。(7)多措并举开展文化扶贫。圆满完成精准扶贫任务,定点帮扶对象蔚县回回墓村提前实现全面脱贫;发起并推进京津冀图书馆联盟文化帮扶项目,实施“三区人才”计划对省内近20家贫困县图书馆开展项目帮扶。(8)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提升业界影响力。中日交流取得新成效,鸟取县图书馆来访交流,与鸟取县观光局合作举办中日青少年书法作品展。有序推进中图学会创意委员会、京津冀图书馆联盟、五省区图书馆学会研讨会相关工作,积极参与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中东欧国家图书馆联盟等工作。在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中,再次被评定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二)“十四五”时期河北省图书馆面临的形势分析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从社会政治经济的宏观形势来看,“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经济长期向好,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应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世界经济形势复杂,新冠疫情影响深刻长远,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我国正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核心主题。

“十四五”时期,我省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面临落实国家重大战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文化强省等重大任务,对加强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效能提出更高要求。

综合国内外新形势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十四五”时期,河北省图书馆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叠加的复杂局面。

河北省图书馆发展面临的主要机遇有:一是党和国家把文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文化建设的发展目标、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关于图书馆的科学论述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二是《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公共图书馆法》以及一批重要的战略性的政策文件的深入实施,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法律保障。三是河北省委九届十一次、十二次全会提出文化强省战略,赋予我省公共文化工作新的时代内涵和目标任务,对我省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给予更大支持,提出更高要求。四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举办北京、张家口冬奥会、 长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重大战略实施,为我省公共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五是当前我国社会正在加速步入智慧化发展阶段,中央、河北省关于“十四五”发展规划建议中提出,要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这些都从国家层面为图书馆智慧化转型发展提供了一系列政策依据;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 等为代表的智能技术应用日趋成熟,为图书馆智慧化转型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

在迎来多重有利发展机遇的同时,我省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中也存在诸多矛盾和挑战,主要表现为:一是我省公共图书馆事业基础薄弱的固有矛盾未有根本改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处于区位“文化洼地”,河北省图书馆在文献总藏量、人员编制、财政补贴经费等主要指标在全国省级馆中仍较落后。二是现有馆舍超负荷运行,严重制约了我馆持续发展,制约了我馆服务效能的发挥。目前的馆舍设计文献存储能力为330万册件,我馆文献总藏量2018年就已经达到332万册件,解决馆舍面积不足的矛盾已经刻不容缓。三是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与影响仍广泛存在,公共图书馆到馆读者数量、服务时间、服务方式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到疫前水平。四是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发挥不够充分,创新能力不足,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与高质量发展要求存在差距。五是人才队伍基础与跨越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图书馆高端人才短缺,人才服务保障体系不够完善,馆员队伍整体专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亟需解决。

“十四五”时期,在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历史机遇期,河北省图书馆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着眼长远,把握大势,明确思路,锚定方向,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继续做好全民阅读服务,提升图书馆在知识服务、终身学习、智慧发展、支持创新中的社会价值,推动新时代各项事业的新一轮繁荣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关于图书馆的科学论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事业发展,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创新引领的发展路径,坚持智慧赋能的发展方向,提升服务效能,培育文化认同,增进文化自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信息资源支撑和决策参考支持。

(二)基本原则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党对图书馆工作的全面领导。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把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要求贯穿到图书馆工作的各个环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把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效能,不断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新发展理念。要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图书馆工作全过程和各领域,坚持创新引领,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坚持问题导向。正确认识河北省图书馆的发展实际,实事求地分析研究制约事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关键领域,围绕主要问题谋划重点项目,立足关键领域打造重点品牌,瞄准短板,集中发力,破解难题,打通瓶颈。

坚持融合发展。强化图书馆事业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实现智慧化、数字化转型发展;强化“图书馆+”“+图书馆”思维,加强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强化文旅融合实践,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利用图书馆特有优势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三)“十四五”时期总体发展目标

发挥“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职能,履行“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先进文化和科学知识,建设成为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任务,积极配合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社会领域发展重点,充分发挥文献保障和智库作用,构建面向政府科学决策与现代化治理的知识资源保障和智慧服务支撑体系,建设区域创新文献支持中心;持续优化资源建设方式,完善文献保障体系,提升服务能力,创新服务方式,打造高度开放、高度集成、高度共享的知识服务新业态,建设区域性知识、信息和学习中心;提升设施设备水平,优化馆舍空间布局,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智慧图书馆服务空间,打造集知识内容、设施设备、技术工具等于一体的阅读学习空间、交流共享空间和协同创新空间,将河北省图书馆建设成为“以人为中心”的开放、智慧、包容、 共享的现代智慧型图书馆。

若干重要业务指标发展目标

 

序号

指标名称

指标及年份

2025

1

馆藏文献总量(万册件)

3522020

400

2

年新增藏量(万册件)

10.22020

10

3

可提供服务数字资源总量(TB

1502020

180

4

年接待到馆读者(万人次)

2152019

200

5

年文献流通(万册次)

1082019

100

6

年培训从业人员人次

21312020

3000

7

年均举办公共文化活动(场次)

4222019

500

 

三、主要任务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引领本馆各项事业建设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以理论武装凝心聚力。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压实支部书记主体责任、完善督查考核机制,以建党100周年、党的二十大等重点工作为抓手,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抓好党内教育培训,创新党员教育培训形式,采取集中培训、现场体验等多种方式,开展党员对党绝对忠诚和强化党员身份意识的培训,引导党员干部做真学真信真懂真用的表率,确保党员教育培训全覆盖。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干部的专业化能力水平。深刻把握党建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的职责定位,把讲政治的要求落实到图书馆业务各项工作之中,积极推动党建与图书馆业务工作深度融合。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本职岗位,提升图书馆服务群众的能力。严格干部日常监管,强化监督责任,和纪检部门做好衔接,加强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教育引导党员干部遵规守纪、严守底线,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落实党支部工作条例,进一步推进基层党支部建设科学化、标准化和制度化。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积极推动组织生活正常化。做好党员管理和组织发展工作,确保新发展党员质量;进一步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做好服务党员工作。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群团工作纳入党建工作体系,坚持以党建带工会、青年团组织合建的工作思路,将群团组织有机集合、整合资源,把保持和增强党的群团工作和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要求自觉贯彻到各项工出作中去,确保群团工作形成合力。

(二)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统筹与协调,推进全省公共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一体化

立足全省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中心的定位,重点做好纸本文献与其它载体形态文献资源的统筹与协调,做好普通文献与专题文献、地方文献资源的统筹与协调,做好本馆与市县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统筹与协调,促进全省分布式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推进全省公共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一体化建设。

1.加强本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1)完善馆藏发展政策,优化馆藏体系。以保存人类历史文化遗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综合考虑省图书馆在全省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任务、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事业发展趋势、公众阅读需求和阅读习惯变化、现有馆藏结构等因素,修订《河北省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根据馆藏发展政策,修订文献采访原则,完善文献信息资源入藏标准和细则,科学界定文献入藏范围和重点,兼顾文献覆盖面和专深度合理确定各类纸本文献复本量,建设纸本文献、数字资源、网络资源各有侧重、有机互补、结构合理、占比科学的馆藏体系,进一步充实扩大馆藏总量,丰富馆藏类型,优化馆藏结构,提高馆藏质量,增强文献保障能力,既保障文献的收藏与保存功能,又能满足各类型读者的阅读需求,做到文献资源收藏与服务相统一,建设涵盖广泛、富有特色的省级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2)加强数字文献资源建设,打造基于云端的分级分布式数字资源库群。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建立数字资源建设智能化决策系统,实现数字资源建设的智慧化管理。制定非纸质文献采访条例,根据社会发展要求、结合读者需求订购数字资源,加大特色数字资源自建力度。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数据库,以我省独树一帜的旅游文化资源、红色历史资源、地方特色资源、珍贵文献资源为重点建设方向,打造一批特色基础性数据库,融入全省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加强与新媒体平台融合,加强官方微博、微信、抖音、短视频等新媒体建设,重点打造原创精品、新媒体适用资源,提升本馆新媒体平台的社会影响力,力争十四五期间排名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制定河北地方网络信息资源采集规划。对网页及微博、微信、微视频平台、网络论坛等新媒体发布的有关我省地方代表性人物、重要信息、突发或重大事件的信息和相关报道及时进行采集、整理,建设我省网络信息资源专题库。

3)充分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全面、系统地收集各种类型的地方文献资源。进一步加大地方文献征集力度,加强与作家、学者、收藏家、社会公众、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各方面群体的联系,全面收集作家作品、手稿、家谱、族谱、方志、内部资料等类型地方文献;加强与其他组织机构(如档案馆、文化馆、群艺馆、演艺集团等)开展合作,通过交换、复制、共享等方式获得更多的音视频文献资源;积极开展河北红色文献、地方特色文献、长城文化、大运河文化等专题文献建设;继续开展“河北记忆”口述历史项目的征集与制作;进一步开展地方文献数字化工程,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有序开展馆藏地方文献数字化。

2.建立健全省内文献资源协调与共享机制。

1)推进全省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提高文献购置费使用效益。由省图书馆牵头,联合有条件的市、县级公共图书馆,结合国家馆文献借阅创新项目,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统筹协调、科学谋划全省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责任,各馆分工合作共同做好纸本文献的收藏与保存工作,建立全省分布式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避免重复建设,提高馆藏文献利用率,实现全省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优化服务供给,解决购书经费和藏书空间不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

2)探索开展全省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联合建设。在京津冀图书馆联盟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框架下,尝试统筹协调全省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联采共建工作。商用数据库争取做到统一购买、全省共用,或者联合谈判各自采购,或者一家购买多家通过文献传递等形式共享,各馆分工合作以保障品种;数字资源自建工作依托公共数字文化工程,统筹谋划并协调全省公共图书馆合作开展,突出系统化、特色化,建成全省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库群,通过统一平台实现一体化服务;加强省内各级公共图书馆与其他系统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建共享,实现分工协作、优势互补。探索开发跨区域、跨行业、纸电融合的统一检索功能,实现全省文献信息资源统一揭示、一键检索、一站发现。

3)开展地方文献的联合征集、开发与利用。建设全省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联合目录,建立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联合征集、代为征集、复本交换、资源共享等机制,建立河北地方文献保障体系;综合考虑全省公共图书馆特色馆藏文献的研究价值、实用价值等因素,统筹制定特色馆藏(含地方文献、灰色文献)分批次数字化建设方案,分工合作建设我省特色文献全文数据库,构建河北地方文献数字资源库群。

(三)提升设施水平,推进智慧图书馆建设,打造新型阅读学习空间、交流共享空间和协同创新空间

推进河北省图书馆西馆建设项目的立项、实施。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在石家庄市主城区西部片区选取适当位置,建设现代化、智慧型河北省图书馆西馆,彻底解决河北省图书馆馆舍饱和造成的文献存储利用矛盾,平衡省会公共文化设施布局,为省会西部广大市民提供更加便利、优质、智慧的图书馆服务。

推进实施“河北省图书馆升级改造项目”,提升设施水平。包括公共服务区域提升改造,书库整体改造、设备设施改造提升三部分。其中C区(原书库楼)整体加固,B区(原阅览楼)南楼少儿阅览区改造升级,二、三层内部结构改造为主题馆区;同时对共享大厅、公共、业务区域玻璃采光顶装修改造;对信息采编楼变频多联机空调系统、会议视频系统、中央空调新风系统等升级改造。

优化提升馆内空间利用。拓展书库存储空间,增加文献容量,满足本馆文献持续增长的需要。调整部分馆舍空间布局,优化服务功能,提升读者阅览体验感。实施少儿馆区域局部改造,建设数字体验区,设置电子书阅读器、AR眼镜等电子设备,增强小读者的互动体验感。布置小影院隔音板、小舞台,更新音响、灯光设备。升级改造无障碍阅览室,开辟活动区域,升级阅览室的设备,购置、更新无障碍服务设备;新增黑暗体验区。拓展无障碍服务的形式,促进残健融合。发挥“河北数字旅游体验展”的示范作用,新建“河北传统文化体验空间”,以沉浸体验方式实现文旅品牌一站式展示、推广。在北入口增加一处24小时自助图书馆,南广场建设休闲阅览长廊,使馆区与广场形成协调统一的图书馆文化氛围。

科学利用新增服务面积,继续加强重点主题馆、专题馆建设。做好燕赵红色记忆馆、京津冀主题馆的建设与深化服务;建设以长城、太行山、大运河文献为主的河北旅游文化主题馆;以主题馆为平台,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研学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培育一批具有吸引力、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高端文化名片,提升公共文化设施空间利用率。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整合不同载体形态的文献信息,为读者提供更加多元、精准的文献信息服务。

推进实施“河北省图书馆智慧图书馆升级改造项目”,建设示范性智慧文化场馆。通过建设智慧图书馆管理系统,引进智能书架、人脸识别技术、预约管理系统、数字图书馆展示设备、虚拟现实仿真体验系统等,实现图书人脸识别借还、自动盘点、AI智能机器人导航系统等功能,全面推进图书馆从自动化到智能化的转型。

融入国家图书馆“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为5G、人工智能等技术提供生动的规模化应用场景,通过现代科技所蕴含的“技术智慧”,大力提升知识服务的“图书馆智慧”,以全面激活创新创造过程中的“用户智慧”。 加速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的应用,实现智慧分析、智慧评估、智慧报警和辅助决策等功能。增强信息采集、协同感知及知识聚合能力,形成知识仓储,通过图书文献信息的智能互联,推动公共图书馆智慧化升级和服务效能提升。

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逐步完成网络、存储、计算能力等基础硬件的升级改造。适度购买公有云IT资源,解决基础软硬件的IT资源需求,以缓解日常IT运维压力。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系统升级改造,以保证本馆业务稳定运行和满足业务持续发展需要。

加强数字推介能力建设,对河北省图书馆与河北省数字图书馆网站进行改版与功能再造,由门户型网站转向服务型网站,增加少儿数字图书馆版块,完善河北省图书馆学会版块、河北省古籍保护中心版功能。提升河北省图书馆微博、微信账号建设水平,利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打造有吸引力的优质作品,拓展推广数字服务空间。

(四)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培育文化认同、文化自信

优化阅读空间,丰富优质阅读资源供给,提供主题化、多元化全媒体阅读服务,开展体验性、融合型阅读推广活动,满足广大读者多样化、多层次的阅读需求。

树立“大阅读”“悦读”等现代概念,打造图书馆阅读品牌。依托4·23世界读书日、全国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全民读书月以及重大节庆活动策划举办全民阅读活动,营造浓厚的全民阅读氛围。继续举办“燕赵少年读书系列活动”,创新青少年校园阅读形式,重视培养未成年人阅读习惯,提升青少年阅读素养。逐步开展我馆读书交流会品牌建设,发掘我省高质量阅读群体的社会阅读引领作用,推动全社会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新风尚。

创新阅读推广内容,丰富以阅读为核心的文化服务。推动全民阅读进家庭、进校园、进社区,丰富家庭阅读、校园阅读、读书会、社区阅读的开展方式,引领公众利用休闲时间进行阅读。积极开展经典诵读、阅读分享、大师课等体验式、互动式的公共阅读活动,注重通过社会力量、公益众筹等方式,面向不同文化社群,开展个性化、差异化服务。加强与出版社、品牌书店、互联网平台等合作,联合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做好我馆阅读服务品牌的合作策划与联合推广,实现全域联动、融合发展,构建立体化阅读推广生态系统。

把握公众阅读需求,提升全民阅读服务品质。深入了解公众阅读需求,细化读者群体、细分书目主题,借助新媒体平台优势和大数据、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实现精准画像和阅读资源个性化精准推送。主动适应公众阅读习惯和媒介传播方式,通过新媒体广泛开展在线上阅读推广活动,吸引更多群众特别是年轻人参与。加强优秀读物推荐引导,评选、推荐优秀阅读资源,开展系列名人名家荐读活动,定期推出我馆书刊借阅榜,开展各类专题书展,引领社会阅读风尚。

加强阅读指导力度,深层次推进全民阅读。开展专业化的阅读指导,研发指导教材,提高公众对阅读的通识水平,普遍提升公众阅读能力。加强阅读推广人才培养,培育一批具备从事阅读推广所需基本知识与能力的专业阅读推广人,定期对阅读推广人提供组织培训、资质认证、管理考核、知识援助,推动阅读推广向专业化和规范化发展。鼓励阅读推广人为区县公共图书馆、学校、社区等单位提供公益阅读推广服务,传播阅读理念,进行阅读指导。

做好讲座展览服务,强化社会教育职能。注重意识形态工作引领,进一步做强“冀图讲座”“冀图展览”品牌建设,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与国家图书馆和“讲座联盟”的成员馆合作,扩大讲座辐射范围;加强对讲座衍生品制作和出版工作的重视,编辑出版讲座文集;建立我省公共图书馆公益讲座专家数据库,实现师资力量共享。加强“冀图展览”品牌精细化建设,突出内容创新,注重展览策划的计划性、系列化。发挥全省讲座联盟、展览联盟的作用,加强全省讲座展览资源共建共享;加强运用新媒体平台,大力开展线上讲座展览,建设“云讲座”“云展览”。

(五)做好古籍文献保护与开发利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古籍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深入挖掘文化和历史遗存蕴含的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揭示蕴含其中的文化精神;履行好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存保护、整理研究和传播利用方面的历史使命。

依托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推动建立科学有效的中华典籍保护长效机制,进一步补充、完善和规范全省古籍普查数据,完成全省古籍收藏单位登记目录的编辑出版;推进《中华古籍总目》(河北卷)的编纂出版,促进普查成果全面揭示;有序推进全省珍贵古籍资源的影印出版,完成一批在全国、全省有重大影响的古籍影印出版工作。

加强古籍开发利用,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继续打造册府千华、中华传统晒书等古籍资源宣传推广活动,积极开展珍贵古籍或书影展览,让传统文化融入群众生活,引导读者从典籍中汲取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和时代价值。

加强古籍保护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古籍修复人才培养,推进河北省古籍修复中心建设的步伐,有序开展修复业务,加强古籍再生性保护和揭示利用,提升我省古籍保存、保护和修复水平,使古籍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

深入推进古籍数字化建设,对接国家图书馆《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编纂项目,黄河古籍和大运河古籍等专题数字化项目,建设河北省古籍资源库,积极参与打造全国古籍数字资源统一发布与服务平台,统筹全省古籍资源的统一发布与利用。

推进民国时期文献征集、收藏与保护工作。依托国家图书馆“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面向社会开展民国时期文献的征集工作,收集、整理一批有影响的民国时期专题文献,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和学术研究需要。

做好革命历史文献的征集、收藏与保护工作。依托本馆特色主题馆“燕赵红色记忆馆”,继续开展建国以前红色文献、实物、记忆类数字资源征集建设。开展全省红色文化资源调研,摸清红色资源底数。联合社会力量,开展红色文化展览等推广活动,讲好红色故事,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六)提升决策参考能力,构建面向政府科学决策与现代化治理的智慧服务支撑体系

建立面向政府科学决策与现代化治理的知识资源保障和智慧服务支撑,紧密围绕党和政府决策急需的重大课题和重点领域,特别是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依托全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决策咨询服务协作平台,为上级党政机关提供专业化文献信息服务。

做好基于智库理念的公共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跟踪政策法规、战略规划、科技发展等相关领域的热点专题,定期形成智库成果,为省委宣传部、省人大、省文旅厅等党政机关和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和文献支持。提高资源的整合和加工能力,建立智慧文旅、乡村振兴等特色资源库。加强应急信息知识库建设。依据不同的灾害类型建立相应的专题资源,为政府部门和公众快速的获取和了解其所需要的资源。开发参考咨询服务微信公众号,开展资源推送服务、实时互动服务,个性化、精准化满足用户需求。

提升对科研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及工程项目、企业发展的咨询服务能力,拓展对企事业单位的服务范围。

加强参考咨询学科馆员和信息开发馆员等人才队伍建设。重视跨学科背景和综合性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咨询馆员专业能力的培养,开展更深层次的服务。

(七)完善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服务效能

发挥本馆在全省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的中心馆与龙头作用,推进全省省、市、县图书馆建设与服务一体化进程,实现业务一体化管理,资源一体化建设,服务一体化联动。先期更换省馆业务管理系统,搭建全省文献信息资源协同服务平台,实现与市、县图书馆数据互联互通,实现全省文献信息资源一键检索、一站发现、统一揭示。利用现代物流系统,实现与省会石家庄市图书馆通代通还,进而延伸至全省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打通与不同系统图书馆馆际互借的文献传递通道。

利用省文化和旅游厅“十四五”规划“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提升工程”和重点建设项目,助力相关市、县推动新馆建设。加强对基层图书馆的业务指导和业务培训。辅导县级图书馆提升总分馆制建设水平,指导县级总分馆体系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综合效益,增强基层文化惠民工程覆盖面和实效性。

继续做好汽车图书馆流动服务。加强省级图书馆分馆建设模式研究,提升分馆、馆外服务点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着力建设标准化、可复制的示范型分馆。加强与社会力量合作,积极打造集阅读、展览、文化沙龙、轻食餐饮、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积极融入公共文化云平台建设,一体推进省、市、县公共文化云平台建设,完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公共数字文化推广与服务,利用互联网、新媒体手段,开展远程辅导培训及网络文化活动。加强自建新媒体技术平台内容建设,打造有影响力的自媒体公众号,培养具有高黏性的“粉丝”文化社群。完善馆藏资源在线展览、线上阅读功能,联合出版社、网络运营商、读书平台等,创新数字资源推广模式,在互联网视频平台开设全民阅读栏目,开展“码上阅读”、“在线共读”、“听书打卡”等活动,引领群众阅读新时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公众图书馆服务需求征集和意见反馈机制,实现服务供给与群众文化需求精准对接,提高群众文化获得感和满意度。

积极向上对接国家图书馆“创新文献借阅服务”项目,向下遴选对接单位,组织对接单位将国家图书馆投入地方图书借阅流通服务的外借文献管理好、利用好。

加强特殊群体服务。加强老年人、残疾人、进城务工人员等特殊群体适用资源建设和设施配备,开展新技术应用培训、阅读辅导、送书上门、网络服务等,有效弥合数字鸿沟,促进社会公平,为其更好地融入社会提供帮助。打造和维护无障碍服务品牌,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品质和服务层次。加强对少年儿童的阅读指导,继续围绕少年儿童服务强化“金梦之翼——书香伴我成长系列活动”品牌效应。增进与中小学图书馆的合作,为中小学图书馆开展阅读活动提供资源保障和业务支持。建立全省无障碍阅读交流站,提升残障人士服务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完善文化志愿者服务体系,提升文化志愿服务水平。完善志愿者注册招募、供需对接、服务记录、管理评价、学习培训和激励保障机制。积极引导、培育壮大志愿服务队伍。

(八)立足图书馆自身优势,深度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原则和“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方向,结合图书馆工作实际,立足图书馆自身优势,深化文旅融合,构建融合发展新体系。

以“旅游进图书馆”促进我馆旅游文化建设,增加省图书馆的旅游服务功能,设计图书馆参观游览路线,挖掘图书馆历史内涵,提高图书馆功能介绍、历史讲解专业化水平;策划组织专题读书项目,开展研学游活动;运用AIVR等现代信息技术,从多个维度展示河北省图书馆,为到馆参观者提供感应式、沉浸式文化服务体验,将河北省图书馆打造成地标式文化旅游品牌。发挥“河北旅游数字体验区”的作用,推介河北旅游,推广河北文化。结合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大运河文化公园建设,丰富河北旅游文化文献专藏,整合多种载体形态的相关文献信息资源,策划河北文化和旅游系列讲座、系列展览,通过全国、全省图书馆业务联盟平台,向省内外宣传河北旅游与地方文化。利用本馆网站、新媒体、公众号、自媒体等数字平台,开设专题栏目进行推介。与广电、新闻出版、数字服务商出版商合作,加强河北文化旅游产品的转化行销。

以“图书馆进景区”丰富河北旅游体验,运用智慧化手段,将图书馆信息资源和服务数据接入河北公共文化云平台,实现公共文化机构与旅游公共服务设施资源共建、优势互补,助力河北旅游品质提升。与景区合作设立分馆,共同建设旅游文化的文献信息资源,并将本馆旅游相关资源融入景区服务,扩充景区服务品类,丰富景区文化内涵,提升河北文化和旅游的竞争力。

加大文创开发力度,与景区合作,探索文创产品开发与营销的新方法、新路径、新领域。

(九)加强图书馆理论与应用研究,助力图书馆事业发展

大力组织开展理论研究、业务研究。加强学术研究平台建设,加强理论与实践互动,提升全体馆员对图书馆事业本质与发展规律的认识。积极研究事业发展需求,推动制定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加强大数据整合与读者行为分析研究,对读者提供精准服务,助力图书馆科学决策。

发挥好全省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研究中心的职能,加强全省公共图书馆学术研究队伍与高校专业院系的联系与合作,谋划一批重点研究项目,形成一批对全省图书馆事业发展具有指导价值的研究成果。实施“河北省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成果出版计划”,资助优秀研究成果的出版工作。提高全省专业性内部资料《图书情报通讯》的编校水平和办刊质量。

积极参与中图学会及各种图书馆行业的学术与业务交流活动,做好中图学会挂靠在本馆的分支机构的各项工作,积极举办、承办各类图书馆行业会议、活动。大力支持河北省图书馆学会发展,发挥其行业学术组织职能,积极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参与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项目。加强馆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组织全馆员工积极参与各个层级、各个系统的课题申报研究与学术交流活动。

(十)积极开展协作交流,讲好河北故事

积极开展区域协作交流。重点做好京津冀图书馆联盟平台建设,深化京津冀三地图书馆全方位合作。积极参与“苏吉川桂冀”五省区图书馆学会学术活动,交流借鉴图书馆事业发展经验。积极打造新的区域图书馆协作平台。

积极开展跨界交流与合作。加强不同系统图书馆间的交流,拓展与博物馆、文化馆、档案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资源共享,探索与不同领域社会力量协作统筹,探索与相关行业间建立资源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

以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和本省对外开放工作为根本,积极拓展对外文化交流。继续做好与日本鸟取县立图书馆的友好交流,发展与其它国家和地区图书馆的友好关系;在对外交往交流中,加强对河北文化的宣传推广力度,使我馆成为宣传河北文化与发展成就的窗口。

四、夯实发展基础,构建保障体系

(一)完善制度,强化管理

以创建省文化和旅游标准化试点单位为契机,全面推进办公室、人事、财务、党建、后勤保障等综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充分发挥标准的引领效应,进一步规范管理流程,堵塞管理漏洞、防范化解风险、提升工作效能。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体系化建设;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加强全员安全培训,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二)多措并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健全人才激励及评价体系,打造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二是建设线上业务培训平台,加大青年后备人才培养力度,促进人才梯队建设。三是深入推进“三区”人才支持计划,为基层图书馆培养专业技术骨干。四是加快人才引进力度,通过“名校英才入冀”、公开招聘、人才选调等多种方式,培育和引进事业发展急需的高水平专业人才。

(三)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推动社会化发展进程

深化内部改革,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发挥理事会的职能,实现决策、管理、运行、监督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规范化。严格操作规程,依法依规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探索并完善服务外包、公开竞标、项目授权、财政补贴等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运营、活动项目打造、服务资源配送等。同时,加强对外包业务单位做好考核和绩效评价。